前言:在新时代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幼儿园工作正逐步从“照料型”向“发展型”迈进,科学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成长支持理念,已成为衡量一所园所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哈罗北京国际学校幼儿园在中方园长高寒女士的带领下,持续推进个性化成长支持与教育融合实践,探索面向未来的儿童全面发展路径。
“真正以儿童为本的支持,不是简单的照看和安排,而是一场持续理解、精准回应与温柔陪伴的过程。”高园长这样诠释自己对“发展型支持”的理解。在她看来,现代幼教的核心不再是“看住孩子”,而是看见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在细腻的观察与专业判断中,为每一位幼儿量身打造成长路径,是教育者最本质的责任。
在日常工作中,哈罗北京的教师团队持续采集和记录幼儿在学习发展、兴趣爱好、成就和挑战等方面的信息,为每个孩子建立全面的个体成长档案。依托分析工具,教师们能更直观地把握每位幼儿的兴趣走向与发展节奏,结合日常观察,不断制定与优化个性化成长支持策略。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支持策略不只依赖数据,更根植于教师的专业判断与长期陪伴中建立起来的敏锐洞察。教师们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幼儿的表现——从自主游戏、集体活动,到日常交流中的细节反应——将这些观察转化为有温度的判断,再在团队教研中集体研讨,形成更精准、贴合孩子状态的教育回应。
与此同时,园所也特别重视家园协同。在家长会与日常沟通中,教师向家长展示孩子的成长轨迹,同时鼓励家长反馈家庭场景中的观察,共同参与成长支持的调整与深化。“只有当家庭教育不再被焦虑驱动,而是由理解与信任推动,孩子的成长才会真正稳定。”高园长指出,“我们更希望家长关注的不是孩子‘学了多少’,而是他是否学会表达情绪、建立连接、提升信心。”
在课程设置上,哈罗北京始终坚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角”。园所采用开放式学习环境,鼓励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教师则基于行为偏好与互动记录,适时调整空间布局与教学引导,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舒适、安全的状态中自由探索。教学方式上,大量融入启发式提问、小组合作、文化角色扮演与户外探究等实践形式,让知识从游戏和经验中自然生成。
对于幼小衔接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园长表达了坚定立场:“我们不是为了完成政策而提前教学,而是为了守住童年节奏,科学衔接。”她强调,真正有益的衔接应该是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而不是知识性的堆砌。“如果我们传递过多成人的焦虑,孩子可能会在一开始就失去对学习的热爱。”
今天的哈罗北京幼儿园,正在以一套系统而温暖的成长支持机制,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践路径。
每一个孩子的脚步不同,而这里,正是他们各自出发的起点。
(作者: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