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时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暑期社会实践|“OBE融蓝印,传承见初心”——浙江外国语学院赴嘉兴桐乡社会实践团
25-07-30 13:33

暑期社会实践|“OBE融蓝印,传承见初心”——浙江外国语学院赴嘉兴桐乡社会实践团

暑期社会实践|“OBE融蓝印,传承见初心”——浙江外国语学院赴嘉兴桐乡社会实践团

为弥合STEAM 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局限,团队以OBE、BOPPPS等教育理念为引,探索非遗传承与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浙江外国语学院 “遗韵沃土?穑智润心” 社会实践团于7月20 日至8月10日,赴嘉兴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开展教学实践。

寻脉蓝印:桐乡非遗技艺前期调研

筹备之初,团队走进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耕蓝印花布这一桐乡代表性非遗的传统印染技艺,系统梳理其发展脉络、工艺特质与艺术风骨,为课程设计筑牢根基。

随后,团队走访当地文化馆与博物馆。23 科教 2 班吴雨轩望着整层丰子恺作品,不禁发问:“丰子恺与桐乡及蓝印花布有何渊源?” 在百年老字号 “丰同裕染坊”,传承人朱女士揭晓答案:丰子恺曾寓居桐乡,亦是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这一发现,让团队对“传承”有了更深的体悟。

授艺蓝染:课堂实践与实验解析

基于前期调研,团队设计并实施了蓝印花布主题试点课堂。23小教3班陈海璐引入AI辅助教学,指导学生与团队设计的AI助手“菲菲”进行主题对话,拓展认知途径。23科教2班谢志恒在教学中融入STEAM理念,设计了碘液与大米、玉米、黄豆粉的显色实验,将科学原理融入非遗教学。23科教2班缪雨汐主导技艺传授,系统指导学生掌握对称裁剪、刮浆及浸染上色等关键步骤。分层递进的课堂里,知识和实操不再割裂,而是生长为连贯的知识图谱。

蓝韵初绽:首课实践后的匠心打磨

首课落幕,团队围坐复盘。团队结合课堂观察与学生反馈,细究教学逻辑是否符合认知规律,OBE理念中“成果导向”是否真正融入每一个环节,非遗体验的深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适配度等。经集体研讨,教学内容逻辑愈发清晰、OBE 要素渗透路径更自然,非遗技艺体验流程也更符合学生的动手节奏。

蓝印花语:童作展台畔的匠心流转

经多轮磨课优化,课程具有更好的实践操作性和落地生效性。课堂中,在“AI助教菲菲”完成引导后,“非遗闯关赛”的游戏机制让课堂悦动起来;实验环节多设置葡萄皮与蓝莓在热水/冷水中的四组对比,学生通过平板绘制色素扩散速率曲线;跨国设计赛环节,学生在同块布料融合桐乡水纹与德国城堡意象,实现文化交融;新增的“蓝印花布传承辩题”辩论赛因形式让传统技艺有了更年轻的表达,课堂也不再是单向的传授。

 

此次实践在 OBE 视域下融合 STEAM 理念,以蓝印花布为桥,搭建全新非遗课程,在少年心间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短短数日,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更淬炼出可推广的教学范式。团队期待,这份探索能照亮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共生共荣的更多可能,让千年蓝印的靛蓝,在新时代的沃土上永不褪色。

团队

“遗韵沃土·穑智润心”浙江外国语学院赴嘉兴桐乡社会实践

指导老师

吴晓、何骅

团队成员

23小教3班 高佳琦

23小教2班 周绎潇

23小教3班 陈海璐

23科教2班 缪雨汐

23科教2班 吴雨轩

23科教2班 綦垚欣

23科教2班 谢志恒

24科教2班 韩成侃

23电商2班 施竞博

24小教1班 熊冬梅

22小教1班 邵雨涵

23旅馆4班 单天石

文案:陈海璐、谢志恒、高佳琦

摄影:周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