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时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访优秀人民教师王维林
22-01-27 11:57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访优秀人民教师王维林

王维林,全国优秀的女教师,高级教师职称。1948生于安徽淮南田家庵,祖籍安徽安庆,曾经在文革时期做过下放知青、工农兵大学生。著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奖、省级奖和市奖。所授学生多人在全国历届物理竞赛中先后获奖,多人考取国家理科班、省理科班、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莱佛士女中。被全国物理知识竞赛委员会授予优秀教师,被安庆四中聘为市“全国及安徽省理科实验班”物理学科主教练。

几十年辛苦教学如一日,催老了容颜,催不掉那颗坚毅、炽热的心!

(一)

王维林1975年大学毕业后便分配到安庆四中担任高中物理教师。由于改革需要,安庆四中高中撤消,1983年王维林由高中改教初中,仍旧留在安庆四中担任初中物理教师。

物理这门学科是初二才设的一门新课,学生们常带着一种紧张好奇、忐忑不安的心态来面对这门课:物理是学什么的?而教过高中物理再教初中物理的王维林,决定从一个较高的视角来探究物理入门教材,花了很多课余时间来思考:教材为什么这样入门?知识的阶梯为什么这样编排铺设?

王维林深深懂得物理课入门第一堂课对学生的重要性,即不能让学生认为这门课和数学课有关联,不然就会让部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望而却步,产生畏难、厌学情绪,还会让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松懈思想,不以为然。王维林知道万事开头难,但事情有了好的开头,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她向学生许下承诺、立下规矩: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不管你原来数学成绩如何,大家都能将物理这门新课学好,还能将数学成绩提上来,因为这是物理,要说理,要说道理!

新学期开始上物理的第一堂课,王维林在黑板上写下了《我要伴你人生走两年》,并深情地扫视着每个学生,送给他们一颗定心丸。元旦,物理课学生代表以全班同学名义送给王维林的贺卡上写道:“敬爱的王老师: ......您的第一堂课就让我们知道您是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有责任心、有担当的老师,让我们消除了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我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王维林看了后非常欣慰,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王维林总结出了大量的、高效实用的教学经验,也认识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比如:

她提出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学习成绩有优劣,智商有高低,学生的自我要求、目标不一样,个人努力程度有深浅……。若按成绩优劣分班,对教师教、学生学都是大好事,但这却引起学生、家长、教师的强烈不满;因为优质学校录取是按中考成绩的优秀率、合格率,教师职称的评定要和所教学生的中考成绩挂钩,自尊心、面子、利益等因素在不完善的录取、评定机制面前,教师们都短视了:不清楚用什么方式才能更有利于孩子获得真正的知识,如何让学生们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合格的建设者。

在看似公平合理的分班原则下(按成绩好、中、差,各班分配尽可能公平),教师面对的是成绩差异很大、家长素质各不相同、一班60人左右的学生,通常中考学科的教师每人都要担任2-3个班的教学任务。如何在每堂课将物理知识让好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下”,并让家长满意,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若只顾成绩好的学生,则成绩差的学生上课时犹如听天书,学生们还不把教室屋顶吵破,老师的课就没法讲解;若只顾成绩差的学生,那可真委屈了成绩好、智商高、自觉性强的孩子。王维林认为如此教育便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犯罪。而如果先针对成绩中等的大多数学生再兼顾两头教学呢?教师不是神,不是神才要面对现实,只要心中有爱,有信仰,就总会有办法尽心尽力去教好学生。到底怎样才能兼顾来教?具体怎样教?王维林在她的论文《面向学生现实·探索教育方法》一文中已有部分论述,在此不再赘叙。此论文全文曾入编国家级刊物《管理观察》、《学术论坛版》,被国家级刊物《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杂志》评为“优秀论文”。

每一张获奖证书都饱含着王维林的心血

(三)

常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之重任,2020年2月10日,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日子里,杭州建兰中学804班班主任郭简写给学生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此信也代表了全体教师对学生的期盼,也是育人教学的典范。但在育人方面,家长和社会起的作用是绝对的,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教书一一授业解惑。

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王维林,深深感到教材对授业解惑的教师之重要。在多年的执教中,中学物理教材一直在不断变更。她仔细琢磨教材,深感编者的苦心和不易。譬如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先讲统治物理界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点:“力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再讲伽利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可错误的观点先入为主,它既然能统治物理界2000多年,也易被学生接受,再用伽利略的研究结论来证伪它,否定它,推翻它,纠正它,就有些费心费力。后来教材就先讲伽利略研究,让正确的观点先入为主,让学生接受后再略提一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样正确的观点学生掌握了,但物理史发展的艰难曲折又被掩盖了,少了正确观点和错误观点的对峙,少了博弈,少了探究,少了思考,少了趣味,物理知识显得易得和轻浮,且也经不起折腾。教材编写者苦心积虑的两种安排都有利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对象利大弊小各不相同。

(四)

1996年,在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教改》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对来自全国的论文获奖者说道:“……教师不仅是教材改革的执行者,也是教材改革的参与者……”。王维林正是为此才自费来参加会议的。

她参会是因为:自己在1983年担任初中物理老师后,发现学生物理课本里有个知识点有误(整本书是相当精湛,这只是个小纰漏,她想提出修正一下),让她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前后矛盾,关于这个有误的知识点,由于教课书一时没法修改,她上课时只能糊弄过去。关于这个知识点,王维林经过12年的思考、推敲,和同事、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辩论后,1994年王维林撰写论文《关于“运动和力”的教学探究》中做出明确的阐述,并在全国第六届《中学物理教改》研讨会上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最终获得一等奖。

获奖后,王维林终于松了一口气,解开了她多年的心结。但她那时却不曾想到:一直过了两年也未见到物理课本的修正。为此她去找“中学物理”杂志社的编辑,询问事由?未果。因此,王维林又续写了几篇论文,并将正确的观点“嵌入”其中,以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论文《台灯为什么静止在桌面上》刊登在《中学物理》杂志上;论文《面向学生现实·探索教育方法》得到各评选委员会和学术机构的肯定和好评,并入编《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成果总揽》一书。她若渴地等待着,又将论文《面向学生现实·探索教育方法》投稿到国家级刊物《中国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2007年11月30日此论文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录用发表,并被评为优秀论文。

每一张证书都饱含着热泪

2008年60岁的王维林退休时,初中物理课本仍未修正,她谢绝了学校的返聘,她决心要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退休后她又将论文《面向学生现实探索教育方法》稿件投向国家级刊物《管理观察》编委会,2009年12月《管理观察》(学术论坛版)全文入编,并在证书上写道:立意新颕、论述得当。可是物理课本的错误还是没有修正,无奈之下王维林又写了论文《我们物理教研组》闸述了此观点发现以及发展过程,投到国家级刊物《教育教学参考》,经编辑部严格审核,2011年6月28日全文入编《教育教学参考》,并评为优秀论文。

每一张证书都丰盈着期待

2013年,王维林接到几份让她到北京参加“知识产权对接”的有关会议邀请函,由于她老伴病重,未能成行。但她知道物理课本已修正后,当时她喜极而泣,乃至涕泗横流,可是她又疑惑,怎么没通知自己去参加?从1983年王维林老师发现初中物理课本论点有误,到2013年课本修正,中间整整过了30年,30年来她付出的辛苦、所受的委屈非一言能叙。因此,对于新教材,她一直不敢去翻阅,怕触动自己太多的伤心!她想把此事翻篇彻底忘了。可是,此时的王维林怎么也没想到,命运总不让她绕过“伤心礁”。

2018年同事将新教材从老家安庆寄到王维林的北漂租住屋时,王维林才知道新教材2012年就已出版,当她翻看教材,错误却以图文方式再一次出现,她看后如雷轰顶,这才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并未完成。她到教育部想找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交流,在自己的微博(微博名叫“随遇度日”)上将有关论文,及现行课本的错误之处发表,把物理课的错误之处写信呈交给教育部门。相信教育部门一定会采纳王维林老师修改物理教课书的建议,并早日修正现行物理课本的错误之处。

近些年,王维林除了锻炼身体照顾家庭之余,仍然发挥自己生命的余热,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捐助一些孤寡老人、贫困学生,一直没有忘记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她只愿全国的学子们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科学知识,造福天下!

古稀之年的王维林依然像春天的樱花一样,期待着祖国的教育事业臻善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