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胜利街小学 王刚
摘要:当前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不足,效率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理论与具体案例的结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各方面如何做到有效的应用,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关键词: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应用
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英语的广泛应用已经逐渐深入、融合到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中,英语教学却依然处于一个自我闭塞的独立状态,脱离于它周围的事物,严重束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施展、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延伸。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不断融合与渗透,这样的教学活动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和应用能融合各学科、生活、工作个各领域的信息技术就成了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集多领域、宽视野于一身的信息技术将为英语的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更有效地扩展教师的教学广度,极大地开阔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交流能力,更有效地达到我们的预设目标。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都不大注重对信息技术的的有效运用,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也使学生对英语的的理解受到很大的束缚;而在一些公开课及观摩课上,我们常常会为了达到形式上的完美与精彩以及内容上的充实,会竭尽所能毫无选择地把各种信息技术媒体轮番上阵使用,让人看得是眼花缭乱,也让学生的思维东奔西走,疲惫不堪,这样就造成了两种教学中的极端现象:无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和无选择性地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这两种现象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因此,我们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但必须要合理、有效地使用,以此来优化我们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流与掌握所教内容。
如何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能否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有趣的支撑点,也是能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准确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堂课是不是有效率的课,是不是扎实的课,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有效、合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引入和适应。教学内容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参考和依据,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此为出发点而开展和延伸的。一旦确定了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就必须以此而进行合理的选择,紧扣教学内容来制定信息技术的展示方式、手段及流程等。信息技术是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也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强调和突破。我们在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时,精、简、透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切勿为了达到媒体的多样化而不加选择地过度运用,以免给学生的思维产生疲倦,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我们在选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It’s very hot。》时,我们就会注意到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太阳系的一些行星的特点以及他们与太阳的关系.此时,如果我们只是在口头上讲一些空洞的语言来说明时,学生就会有种雨里雾里的感觉,造成思维模糊不清。据此,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对课文中的内容加以侧重和强调,让学生通过看、听,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进一步的练习与交流。而其他的行星与太阳的关系则可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一带而过,这样就可达到就重避轻的目的,突出重点,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达到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
其次,无论哪节课,什么样的课,都有其侧重的内容和环节,这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所在,抓不住重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找不到方向,教学活动就是盲目的,这样的教学根本教不了什么,学生也学不到什么。有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得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来针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呢,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使我们化解这一难题。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接触与理解重点内容,其中的模拟情景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更轻松地融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很自然地通过场景中话题的谈论开展自己的交流,强化对重点内容的训练,达到训练的实效性。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先以复习基础作铺垫,然后侧重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话题,再加强对话题的训练并展开对话题的拓展与延伸。这样,既可以做到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Where is the Eiffel Tower?》时,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重点在于描述课文中的建筑物在哪个国家,即针对Where is the ? It’s in .展开学习和谈论,并做交流与扩展。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我们可以先展示并复习句子的结构以及一些学习过的建筑物和国家词汇,为接下来的话题训练做铺垫,然后利用一些图片、句子及模拟场景,让学生切身感受场景中句子的运用,并通过这种感受让学生参与进来,展开对句子的交流与谈论,并作进一步的相关拓展;最后,仅保留图片,并出示针对某幅图的简要描述,鼓励学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对其他的图片作类似的的谈论和合作交流,从而在训练重点的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知识迁移能力。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虽然使用的时间不多,但涵盖了训练了的全过程,使信息技术的使用的有效性很好地发挥了出来。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尤其是一些抽象、深奥、易混淆的内容成了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点。学生掌握不了,就会给后续的训练带来阻碍。随着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改观这种现象。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趣盎然,逼真、有趣的演示动画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能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将复杂的、深奥的内容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信息技术的人机互动功能可以使学生充分到实践操作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更牢固地巩固和运用。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时态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大困难。理解不到其中的结构和用法,学生的运用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要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视觉则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到时态的实质好运用方式,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运用、交流能力。例如,现在正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他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学生对它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应用时出现概念不清,混淆结构的情况,造成出现这样的句子:He be going to playing football. They is play football.为了纠正学生这一错误,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出示两个正确句子。将正确的句子与错误的句子进行对比,并在is、are和going to 和 is playing 下面给出重点符号,特别强调be的具体用法以及going to 后面跟上动词原型,be后面跟上动词加ing。然后针对区别和共同点对照句子一一讲解。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它们的区别和共同点,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结构和用法,再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达到对它们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突破难点中的作用。
一堂课是不是有效的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也不在于用了多少信息媒体,而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习的效率有多高。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非只是针对一部分。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仍有许多陈旧的一字一句的教学方式,即从书本到书本的说教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的主动不够,兴趣度不高,参与的面不广,很难达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造成教学活动的低效率,差效果。信息技术作为呈现、处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则可以实现学生参与的最大化。它可以提供数字、图形、影音、声光等多种媒体的刺激,创设特定的模拟情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简化教学的重难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都乐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比如,在教学新路径一起第三册《How is the weather?》时,其中有关天气的词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就显得极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就非常的难—特别是overcast Cloudy—这样的词汇,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对词汇的掌握,更难以进行下一步的课题练习和交流,从而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呈现词汇的相关图片,更能以动画或视频来演示和阐述这些词汇,将抽象的词汇直观、形象地展现成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还可以通过动画将读音分解开来,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单词的读音,为课题间的语言交流扫清阻碍,。另外,形象、逼真的画面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极大地激发它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加快,使它所涵盖的内容和领域不断延伸,它在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势必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新的变革,增加新的动力,创造新的条件,也必将为学生的学习打开新的视野,为教师的教学提高强有力的支持,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洲 尹绍春.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 小学英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邱琳 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