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时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4-03-22 15:18

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更新和创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从宏观角度审视高校教育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与要求,提出符合专创融合视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升级。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普及化、创新驱动等趋势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领域。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需求,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乎高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以专创融合视角为引领,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为响应国务院所颁发的创新创业指导意见,许多高校都已开始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教育改革,例如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转变、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从顶层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这一切的工作都展现出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一定的重视。但依旧有部分高校,仅仅是为了应付国务院所颁布的意见需求,还有部分高校没有正确的领悟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意教育还无法展现出价值,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学生的专业学当中,专业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完全分离,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下,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精准定位

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并且为创新创业教育设计教学计划。目前许多高校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笼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建立起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链接,学生所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无法服务于本专业。高校需要有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来提升专创教育的融合度。

创新创业教育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专业特色

高校普遍都已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生的选修课,并且教学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创新创业的实践性非常强,然而教学中却紧紧围绕着理论打转。并且,许多高校都没有针对自己的教学特色,去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建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融合度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许多发达国家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实行专创融合教育,而我国因为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专创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是一个急需突破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主要分为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两大类,创新创业教育也被视为通识课程,所有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都一样。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难以联系,无法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师资力量需提高,教学水平有待增强

专创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高校和教师都缺少相应的经验,需要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为高校的专创教育提供帮助。我国可以参考,在专创教育上已经发展多年的国外教育形式,国外许多高校会邀请有创业或投资经验的行业大拿,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他们不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企业的运营。但我国目前大部分教授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师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创业指导能力需持续提高。

专创教育的考评机制需持续完善

在专创教育当中,因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在不同课程当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完全分离,无法产生联系。高校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与课题研究中,参考学生的意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高校还需要有严谨的考核制度评估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评估,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而因为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师的帮持力度与奖励力度不够,许多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将精力花费在提升创新创业教学上。缺少科学的考评机制,难以发现创新创业教学之中的不足之处,教学得不到进步,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二、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

当前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理念难以胜任新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目标和理念以适应时代变化。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在具体应用路径上,可通过更新课程设置、完善导师制度、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理念的更新。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国际化交流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以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完善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需要更加跨学科融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具体而言,完善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借鉴跨学科整合的理念,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效结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传播和创新。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具体包括更新课程设置、引入跨学科课程、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如开设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课程、组织实践活动或实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等。这些措施提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平台,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创融合视角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不足包括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创业经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种现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因此,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并且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符合时代的需求。

所以,学校要积极的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组织创业实训营、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建立创业孵化器等方式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创业实践导论”课程,引入成功创业者和行业专家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程中分组开展创业项目,从项目策划到实践操作,全程参与,以此去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要与当地创业孵化器合作,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创业支持和资源,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拓展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创业梦想实现。因此,为了更好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要通过以下一些举措去拓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高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成功创业经历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内容设计和实践项目指导。这些专家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其次,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包括分享案例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引入最新教学技术等。通过培训和交流,教师们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后,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让教师亲身体验创业过程,了解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收获。这样的参与能够使教师更有说服力地教授学生,同时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学体验。此外,高校还应不断完善拓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机制,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探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构建策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创新、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小斌,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